温度:25-34℃ 天气现象:多云,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西南风3-4级

寻鉴历史“如逢故人”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24-05-11 10:07   来源:海口日报  

原标题:李景新教授谈“南宋名臣李光在海南的功业”

寻鉴历史“如逢故人”

海口五公祠内供奉着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历史名臣。

海口五公祠内的南宋名臣李光的塑像。

海口五公祠内的浮粟泉,因喷涌而出的泉水在水面形成的小泡形似粟粒漂浮而得名。

海口五公祠内的济泉,与苏东坡“指凿”的浮粟泉“天然相对,淄渑交济”故名济泉。

海口五公祠展览中心展示的《李光题匾》。

图为位于美兰区芳园村的李氏大宗祠。 孙泷泽 摄

如果说苏东坡的到来如春风化雨,为海南的文化教育播下了新的种子,开创了崭新的局面,那么,“五公”中的李光,则是继苏东坡之后,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

近日,“记得住历史,看得见乡愁”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琼州文化大讲堂”特邀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李景新以“阐述李光的海南功业”为题开讲,揭开这位南宋名臣在海南大力传播中原文明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A 海南贬谪文化史的重量级人物

被誉为“海南第一楼”的海口五公祠,是海南人民对唐宋两代被贬至此的五大名臣的敬仰和怀念的象征。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这五位名臣虽然被贬至海南,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海南历史增加的耀目光彩已为人所共识。

而“五公”之一的李光,对海南贬谪文化做出了怎样的特殊贡献,占有怎样的特殊地位,却是许多人未能了解的。

步入五公祠,在殿堂的深处,南宋名臣李光的塑像静静地伫立,身躯高大,面容清瘦而刚毅,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剑眉昂扬。宽博的云袖间,一股豪迈之气飒飒溢出。

南宋名臣李光,字泰发,号转物老人,也是唐汝阳王李琎的后代。他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进士,之后被调任为开化县令,随后转任常熟县令,凭借出色的政绩和才能,他的官职不断晋升,最终累官至参知政事。然而,李光与宰相秦桧的关系并不和睦。因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原则,他面斥秦桧“怀奸误国”而被贬官。他首次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被贬至琼州(海南海口),后再次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被贬至儋州(海南儋州)。

“李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词人。他著有文集三十卷、《椒亭小集》《李庄简集》等作品。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都使他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贬谪至海南的李光,并未被命运的重击击垮,反而在离京遥远的热土上,用他的才华与坚韧,为海南的文化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李景新说。

李景新表示,从文学作品看,李光今存诗词总数为486首,海南所作238首,海南作品占其全部作品的49%,其作品充满了对海南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描绘。另外还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昌化军学记》《儋耳庙碑》和《琼州双泉记》等,为后人了解海南古代的学风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B 挖掘“双泉”丰富东坡文化内涵

“在海南的文化脉络中,李光为‘浮粟泉’与‘洗心泉’的挖掘和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李景新说起了“双泉的故事”。

苏轼被贬海南昌化军路过琼山借寓金粟庵时逗留了几日,他发现周围泉水虽多,但多不可饮用,百姓饮水是个大问题。一天,他在琼山城东北角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两处可饮用水,遂指引当地民众挖井,果然挖出了两口井。苏东坡确立了“双泉”之总名,而后来盛传的“金粟”、“洗心”二泉名,则最早见于李光的作品,这一点鲜为人知。

五公祠深处,游客们沿着曲径通幽的小径可见那名为“浮粟泉”的清泉,这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海南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苏轼离琼后,浮粟泉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对双泉缺乏保护,近于荒芜。李光在苏东坡北归后的五十年被贬谪到海南,重新发现了浮粟泉,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李景新说,李光《戏作金粟汤赞》云:“我有一汤,香味胜粥。朝饮一杯,和气满腹。处处现身,是名金粟。”这就是“金粟泉”(又叫浮粟泉,因喷涌而出的泉水在水面形成的小泡形似粟粒漂浮而得名)命名的源头。又云:“泉之泠泠兮以濯我缨,泉之湛湛兮以洗我心”,这是“洗心泉”命名的源头。李光在诗中推崇苏轼发现双泉之功,认为浮粟泉之所以成为名胜,全靠苏轼慧眼识珠。

李光发现双泉中泥土日久积深,藻荇和青蛙繁衍生息。于是,他率众清理污秽杂草,使双泉恢复往日的水质和优美的环境。之后他离开“双泉”往昌化军贬所时,惟恐“双泉”再受污染和损害,专门作“双泉亭”以护之,并在《双泉亭》序文中说:“稍葺治之,结亭泉上,瓮以青石,可百年。”李光对“双泉”的保护,由此可见一斑。

李景新颇为遗憾地说,“双泉”相去咫尺,但由于水味有别,它们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泉,水味甘甜,汲者不断,近千年来不增不溢,至今保存完好,这就是享有“海南第一泉”美誉的“浮粟泉”。另一泉,水虽清而味不及,后遂无问津者,日久而湮没。清代乾隆时期琼州知府叶汝兰于该泉遗址建洗心轩以作纪念,才使人们重新了解“洗心泉”的前世今生。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和传承的断裂,“洗心泉”的具体位置或实物形态已无从考证。但它作为海南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仍然值得铭记。

C 为海南文化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在海南的文化教育史上,苏东坡与李光两位南宋名臣各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到来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开创了新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五公”这一集体概念中,李光同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山腰秘灵源,初出才一线。方池湛空碧,奔驰忽萦转。皎皎涵青蘋,累累涌珠串……在苏轼离琼近五十年后,年逾70的李光拖着羸弱而多病的身子从广西藤江贬所来到琼山贬所,他将双泉融入自己的诗文创作,多达十多篇。这首《九月二日自公馆迁居双泉风物幽胜作双泉诗二十韵》就是李光为双泉创作的。”李景新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双泉的自然美景,更融入了李光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李光的《九月二日徙居双泉翌日徐自然使君李申之监郡携酒见过退成古调百三十言戏简二公一笑》《双泉亭》(诗并序)和散文《琼州双泉记》等诗词,给双泉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后人研究双泉的珍贵文化遗产。

另外,李光诗作中大量描述了海南岛特有的自然景物,这对考查海南岛自然条件的历史是有帮助的。他创作的《渔家傲·为恨》中写道:“今岁寓昌江,二月三日与客游黎氏园,偶见桃花一枝。羊君荆华折以见赠,恍然如逢故人。归插净瓶中,累日不雕。”他在目睹儋州的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十分关切,在题为《感松》的三首诗中,流露出朴素的生态意识。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李光一直积极关注着海南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直接参与了郡学修复的过程。”李景新说。李光在《昌化军学记》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记载了海南教育的发展过程,进一步突出了苏东坡在海南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研究海南岛教育史的重要文献。李光与苏东坡一样,热心传承中原文化,致力于开办学堂、讲学明道,为开发海南文明不遗余力。

记者手记

他是东坡先生的“粉丝”

本报记者 吴雨倩

在海南,有一方净土,那里沉淀着千年的文脉与风雅,那便是载酒堂。

遥想当年,苏东坡的身影曾在此徘徊,他的诗词歌赋,如同南海之波,激荡着海南学子的心灵。他的才情与智慧如同灯塔般,为海南的学子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此后数十年,另一位文人雅士李光也踏上了这片土地。他被贬至昌化军,也与载酒堂结下了不解之缘。同一个地点的贬谪生活使作为前辈的东坡先生成了李光的偶像,为弘扬东坡文化竭尽全力。那时,东坡先生在儋州留下的墨宝大都散落民间,李光费尽心机收集才得以保存。苏东坡的名字在李光居儋诗文中高频度出现,表现出李光对东坡先生的景仰。在儋州六年的贬谪生活中,李光不仅强化了苏东坡与载酒堂的关系,还在教育内涵、民俗因素、民族思想、生态意识和养生内涵等方面强化和丰富了“载酒堂”的文化内涵。

李光离开琼州已数百年,他当年的生活痕迹,已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但我们仍能从史料的浮光掠影中,看见他对琼州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