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
 
  发文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海府办〔2021〕25 号
  成文日期:2021-11-12 发布日期:2021-11-12
  时效性:有效
 
关于印发《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十六届市政府第1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十三五”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回顾……………………………6

(一)主要工作成绩………………………………………………6

1.文化领域工作成绩…………………………………………6

2.广电领域工作成绩…………………………………………9

2.体育领域工作成绩…………………………………………12

(二)主要问题与瓶颈…………………………………………13

1.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与海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13

2.文化旅游融合程度与市场高质量需求不相匹配…………14

3.龙头企业数量质量与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不相协调………15

4.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不相对应…………15

二、“十四五”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形势分析……………………15

(一)新时代下文化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方向………………15

(二)新趋势下广电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任务………………16

(三)新需求下体育发展的新潜能与新机遇…………………16

三、 总体思路………………………………………………………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发展目标…………………………………………………17

(三)发展策略…………………………………………………21

(四)空间规划…………………………………………………22

四、“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任务…………………………24

(一)全面塑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4

(二)努力践行文化意识形态引导工作………………………26

(三)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26

(四)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28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31

(六)全方位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34

五、“十四五”广电事业发展主要任务……………………………35

(一)切实做好安全播出工作…………………………………35

(二)持续创作广电内容精品…………………………………36

(三)推动智慧广电基础建设…………………………………37

(四)增强媒体融合发展能力…………………………………38

(五)促进广电对外交流合作…………………………………39

六、“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39

(一)持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39

(二)塑造海口全民健身新局面………………………………39

(三)积极开展体育人才梯队建设……………………………42

(四)扩大体育旅游交流与合作………………………………42

(五)构建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区………………………………43

七、“十四五”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发展主要任务…………………44

(一)强化市场主体,完善产业支持要素……………………44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对外文化贸易……………………44

(三)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文化产业……………………47

(四)塑造拳头产品,助力影视产业发展……………………48

(五)发挥海口优势,加快文旅产业融合……………………51

(六)推动业态创新,发展体育旅游产业……………………54

(七)完善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58

八、 保障措施………………………………………………………59

(一)体制机制保障……………………………………………59

(二)政策保障…………………………………………………60

(三)土地保障…………………………………………………60

(四)资金保障…………………………………………………61

(五)人才保障…………………………………………………61

附件:海口市文化体育“十四五”重点项目列表………………62


一、“十三五”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回顾

(一)主要工作成绩

1.文化领域工作成绩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4个区文化馆(琼山区文化馆因资金问题尚未投入使用)、图书馆,4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7个行政村文化室,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农村文化设施全覆盖,基本建立起了以市群艺馆、图书馆为骨架,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桥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基础,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支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海口人民剧场提前半年完工,并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二是海口演艺新空间项目有序推进,按时开工建设。三是省艺术中心和美术馆项目扎实推进,已完成选址规划和概念设计。

(2)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数字化全覆盖

乡镇文体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全覆盖。2016至2018年,我市旅游文体局投入近500万元,在全市17个乡镇及市人大会堂安装LED显示屏系统,实现全市乡镇文体信息发布平台全覆盖,使海口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数字化建设全覆盖的城市。

图书数字化服务改造高效推进。海口市图书馆通过数据专网接入、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建设,实现了网络系统升级与现代化数字服务改造,目前馆藏电子图书23.5万种、电子期刊8200种,数字资源总量31TB。2019年,完成全市458个电子阅报屏建设,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47家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建设,提供使用电子书籍、报刊、音像电子产品等公益性文化服务。

(3)群众文艺演出活动迈向更高台阶

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琼剧惠民演出、节庆下乡演出等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达上百场,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于乡,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发展。开展文化培训、公益讲座,鼓励支持基层文艺队伍人才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群众性文艺团队545支,主要包含广场舞、竹竿舞、八音队、麒麟舞队、公仔队、合唱队、琼剧业余队等当地群众喜好的演出团体。以节庆演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以节庆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全面深化文旅融合新内涵,每年春节、端午、七夕等中华传统节日期间,在全市各大商圈及旅游景点开展文艺演出,吸引市民游客观众上千人。

文化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强化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全力打造万春会、冼夫人文化节、仲夏文艺季;引进了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城市马拉松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创作《达达瑟》《鹿回头》《天堂鸟》《玉春堂》等精品剧目;首推琼剧4K电影《喜团圆》,这是继1962年首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之后海南戏曲百花园中涌现的又一精品力作;自行创作的大型歌舞诗剧《黎族家园》被文化部列入“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扶持剧目之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大型琼剧《红树林》顺利推出并完成演出。

演唱会粉丝经济突破式发展。充分利用海南独特气候优势,积极引进大型商业演唱会,大力发展演唱会粉丝经济。5年来,先后引进2019王力宏、莫文蔚、谭咏麟、张韶涵、华晨宇等19场演唱会,场场爆满,提升了海口文旅消费水平。从2019年起,联合湖南卫视共同打造海口跨年演唱会,至今已举办2年,直接吸引游客及市民超过8万人,带来文化旅游周边经济效益超过16亿元。

(4)文化保护和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不断推进。完善文物保护体制机制,树立“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理念,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纳入《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规划(2015—2030年)》。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十三五”以来,陆续完成了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琼海关旧址、府城鼓楼等2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环境改造和三防工程。已进行外立面修缮的历史街区和建筑249栋,未完成外立面修缮的82栋,其中位于中山路的79栋历史建筑已全部完成外立面修缮工作。

文化资源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十三五”期间积极开展五公祠五贤和苏轼、丘浚、海瑞等历史名人以及五公祠、海瑞墓等重点文物的史料编纂研究工作,陆续出版《见证千年——海南五公祠研究》《拜谒海瑞墓》等著作。2017年初,市文物局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石室仙踪”周边遗迹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75平方米。

文物旅游景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以来,有序推进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三大文化公园改造提升,打造出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魅力突出、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实施“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大力推进秀英炮台、丘浚墓A级景区创建工作。

博物馆建设与服务提升成效显著。创建成立海口市文物系统: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廉政教育基地1处,国防教育基地1处,免费开放工作深入推进,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共有6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免费接待观众83万人次,人民群众成为免费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2.广电领域工作成绩

(1)广播电视惠民服务工程全面推行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三五”期间,对全市22个乡镇248个行政村的74021户农村电视用户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了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288户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用户长期通,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将“渔船通”与“村村通”“户户通”一道纳入长期管理机制范畴。

惠民利民工程扎实推进。大力发展公益电影事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与慰问农民工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超额完成,确保实现全市248个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放映目标;积极开展慰问农民工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优秀电影进工地、真情慰问农民工”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持续推进,送电影进工地、请农民工进影院,放映公益电影2000场、安排专场电影600场,送电影票60000张,投入资金712万元,并被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行业管理与播出安全进一步强化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标准,海口广播电视台更新换代了一批安全播出设备,建设了高清机房和播控室,继续落实安全播出领导和专人负责制,严格执行安全播出值班值守规定,建立起了畅通、快速、高效的联系机制,切实保障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播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每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开展全市电视购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广播电视违规广告的播出情况;组织海口广播电视台学习并开展了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和低俗之风的治理工作。加强了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每年开展4次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播出机构、广告播放和电视剧管理,确保了广播电视舆论导向正确和播出安全。

(3)智慧广电建设成效显著。“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旅游”海口市永兴试点项目已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智慧广电试点项目,形成了以5G网络设施和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设施为基础,推进覆盖全地区的应急广播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与公共安全监控网络建设,搭建政务管理、远程医疗、物联网试点等智慧广电应用体系。

(4)影视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

影视产业扶持政策扎实落实。为加快推进海口市影视产业发展,扩大影视产业规模,出台影视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影视企业落地海口;鼓励影视摄制单位在本市进行拍摄工作;鼓励创作正面宣传海口本土题材的精品影视作品;鼓励本市影视企业推出高质量影视精品;支持影视企业参展办展等。

影视精品项目实现突破发展。冯小刚电影公社成为影视+旅游发展新标杆,继“十二五”期间冯小刚电影公社成立以来,持续拓展影视主题街建设,打造成为景旅游、实体商业、影视拍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2017年《芳华》电影上映后,更成为游客、影迷流连忘返的网红级影视文化旅游景区。第一、二届中国(海南)电影投资高峰论坛在海口举办。峰会期间,国内外众多著名电影人云集海口,通过这一平台交流电影创作与电影产业投资、市场发展。

3.体育领域工作成绩

(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投入2669.47万元市级体育彩票公益基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体育活动点建设、完善十五分钟健身圈,安装健身器材611处、智能健身驿站5座、全民健身路径套5365件、篮球架45副、排球架40副、乒乓球桌131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围绕主要公园及居民生活区已建成多条健身步道,包括万绿园健身步道、红城湖环湖步道、世纪公园健身步道等。

(2)足球场地建设任务初步完成。全市“十三五”期间共建成社会足球场地80个。截至2020年,海口市共有足球场地208个,按照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2.79万人计算,海口市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89块,完成《海南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全省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8块以上”目标。

(3)体育重点工程实现重点突破。海口湾国家海洋公园帆船帆板公共游艇码头于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码头及水上建设部分已完成并投入使用,陆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正在进行。重点打造多个国际性赛事承办场地。五源河文体中心第一阶段建设已经完成,并先后举办了庆祝海南省建省30周年万人竹竿舞、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VS巴勒斯坦国家男子足球队友谊赛等60场大型文体活动;观澜湖足球训练基地,已建成28个足球场并投入使用,承接了国家足球队、职业足球队、业余足球队冬训等项目。

(4)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十三五”期间,海口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了丰富多彩、极富海口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季、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自行车联赛、机关羽毛球团体赛、亲水运动季、沙滩运动嘉年华、校园足球联赛、青少年篮球赛、青少年轮滑赛、老年人运动会、广场健身操舞大赛、武术展演、农民排球赛、徒步、骑行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5)体育赛事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十三五”期间,海口市大力推广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五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口站)”、五届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赛、五届海口马拉松赛、四届(海口)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三届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总决赛、三届“一带一路”杯海口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两届中国帆船年度盛典等体育赛事品牌活动。

(二)主要问题与瓶颈

1.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与海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代表性文化设施缺失,海口市至今没有新建市级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现有市图书馆狭小、档次低、规模小,无法满足市民包括乡镇农民群众的文体需求,市博物馆则由海口市五公祠原陈列室改建而成,展陈面积仅1200平方米,文物库房仅120平方米,缺乏必要的文物存放条件,缺少专门的接待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海口市现有的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显得极为不足,难以满足市民文体生活所需,严重制约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专业性体育场馆不足。目前仅建成五源河体育场(田径场),其他专业场馆,包括专业足球场、篮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海上运动、沙滩运动的专业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健身步道、体育主题公园、体育产业园方面仍有区域性空白有待补充强化。

表一:群众文化服务指标对比表(备注:表一各项数值统计截止至2020年底)

发展指标项

全国城市平均值

海口市指标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平方米)

0.0664

0.0159

城市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人次)

226

66

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198

159

人均年新增藏书量(册)

0.095

0.016

2.文化旅游融合程度与市场高质量需求不相匹配

管理体制缺乏融合,制约文旅融合发展。市区各级文化部门主要管理文化场馆,侧重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缺乏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思考,缺少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旅游部门则专注于旅游服务和市场化运行,导致了旅游发展缺少文化资源的支撑而停留在表面化的现状。

文旅融合与产品创新亟待强化。全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水平较低,文化旅游各自为战的情况仍未改变。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整体特色不突出,创新不足,精品意识不强,导致“优质资源”未能转化成为“优质产品”。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内容的深度融入与创新产品的开发更为急迫。

3.龙头企业数量质量与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不相协调。龙头领军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活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吸引高端人才进入的关键。目前文化体育产业缺少龙头企业支撑、产业基础环境处于发展中阶段,文化体育产业链无法自给自足,从而增加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成本。与此同时,由于文化广电体育领域的中高端精品内容不多,并没有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获益十分有限。

4.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不相对应。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但我市目前在人才方面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一是文化体育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相对于广州、深圳等地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二是人才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文化高级人才相当缺乏。三是文化体育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文化体育产业生态显得不合理不完善,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比较普遍,人才集聚优势不明显。四是缺乏人才保护机制,全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正稳步推进中,但相应工作人员配备存在困难,还需市财政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问题。

二、“十四五”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形势分析

(一)新时代下文化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方向。当前正处于大国博弈的战略竞合期,也是我国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时期处于中央明确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也是文化和旅游等机构合并后的第一个五年期,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文化中心,更为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与方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海口地方文化魅力、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国际交流的文化自信和智力支持、发挥文化资源内在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环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支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新趋势下广电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任务。新时期媒体环境的重大改变催生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向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创建具有海口特色的高品质广播电视视听内容,全面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推动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发挥改革开放窗口作用,坚持体现中国特色,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舆论环境建设保持正确方向;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占据舆论引导工作、思想引领的制高点,确保优质广电视听内容的充分供给;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升级,更需从统筹规划、试点开展着手,加快海口智慧广电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新需求下体育发展的新潜能与新机遇。体育强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在竞技体育方面,球类、水上、沙滩等体育类别拥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竞技要求,海口更应发挥在该类体育项目上的天然优势,强化竞技体育专业设施建设与竞技水平;在群众体育方面,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与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加强海口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全民健身设施与中高端体育产品;把握自由贸易港建设机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总要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传承海口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海口文化精神为主线,坚持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平衡发展,以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完善文化治理体系、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海口文化广电体育发展品质和人民群众幸福感,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秉承效益优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开放共赢全面发展新局面的到来。

(二)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发挥自由贸易港支点作用,实现由文化广电体育普惠式事业繁荣向绿色健康产业链的跨域式发展

文化发展定位:建设“一个高地,一个基地,两个窗口”,即将海口市建设成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高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艺术品交易窗口城市,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自信展示窗口。

广电发展定位:实现“三个先行”,即将海口市建设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智慧广电与智慧城市先行区,成为融媒体创新发展先行区,成为广电精品栏目内容服务先行区。

体育发展定位:打造“一个中心,两个示范”,即将海口市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水上运动中心城市,以及全民健身发展示范城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城市。

2.文化发展目标:

文化十大重点工程:八项建设工程——海口湾演艺新空间、市音乐厅、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非遗馆,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协助海南省完成项目);两项体系工程——“文化下基层”文化站专员服务体系、“文化进社区”城市社区创新活动体系。

海口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将围绕“文化自信、文旅融合、服务提质、文化贸易、遗产保护、名片树立”六大方向展开:

树立文化自信,建设国家文化对外贸易基地——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中华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指示精神,全面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开放平台,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助力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音乐影视等细分领域的对外贸易,最终成为海口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塑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设施场馆的全面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市高质量覆盖;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重点推动影视+旅游、艺术+旅游、文创+旅游、展会演艺+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强文化精品创作与对外贸易——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构建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活力创新的文化创作体系,创作一批体现海口市优秀文化的文艺作品;夯实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树立海口城市文化名片——扩大海口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品牌突出、平台完善的文化交流体系,使文化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贡献程度不断加大。

3.广电发展目标:

广电三大重点工程:智慧广电建设试点工程、融媒体中心建设工程、海口市优秀栏目创建工程。

海口市“十四五”时期广电发展将围绕“舆论引导、惠民落地、精品供给、智慧广电、融媒体建设”五大方向展开:

正确舆论引导——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切实做好安全播出工作;惠民服务落地——夯实惠民服务基础工程,确保村村通、户户通等基础工程的落地实施;精品内容供给——做好广播电视内容精品创作工作,打造海口知名电视栏目,推出热点专题报道;建设智慧广电——持续推进智慧广电海口市试点工程建设,实现广电智慧化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推动融媒体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成现代化媒体传播平台。

4.体育发展目标:

体育十大重点工程:江东新区体育旅游主题公园、海口湾水上运动中心、桂林洋沙滩运动中心、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观澜湖足球训练基地、南渡江骑行步道及配套设施、专业足球场、专业篮球馆、专业游泳馆、专业网球场。

海口市“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将围绕“全民健身、水上运动、人才培育、赛事创办、体旅融合”五大方向展开:

推动全民健身——持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以专业场馆为核心,公共体育设施为支撑,构建全市 15 分钟运动健身圈,塑造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体育健康城市;发展水上运动——完善水上运动设施,根据中外游客季节性需求,策划系列体育旅游活动,拉动体育消费,满足多层次水上运动需求;梯队人才培养——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体育人才与知名体育院校,建立教练员与运动员双向培训机制;培育赛事品牌——培育体育赛事知名品牌,吸引帆船、帆板、风筝板、滑水、皮划艇、赛艇、冲浪、摩托艇等诸多水上运动项目单项国际重要赛事落地海口,提高海口城市体育品牌知名度;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在重点发展五区两带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区的基础上,推动包括体育休闲、体育医疗、电子竞技、体育装备消费等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全面发展。

表二:“十四五”时期文化广电体育指标表

指标类型

指标

2020年

(基数值)

2025年

(目标值)

文化

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

66

≥90

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万)

159

≥165

广电

广播全年度安全播出时长(小时)

29200

≥31000

电视全年度安全播出时长(小时)

21891

≥22600

体育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35.2%

≥38%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3.95

≥4.2

(三)发展策略。重点围绕四项坚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融合共享、坚持创新开放;植入四化思维:国际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全民参与化普惠、品牌IP化发展。

四项坚持: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大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全市主要文化广电体育资源,整体推进文化广电体育各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着力推动文化广电体育建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协调发展,补齐各领域发展短板,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融合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供给侧改革,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群众文化参与度,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使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坚持创新开放,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新要求,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文化科技创新,凝练海口文化体育发展特色,积极推动海口文化体育走出去,拓展文化国际空间与体育国际市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全面提高文化体育开放水平。

四化思维:国际化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海口文化产业跨区域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文化国际化水平。产业化发展。引导文化体育产业在空间布局、产品结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均衡化发展,带动海口文化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民参与化普惠。加快文化广电体育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品质化供给与服务,推动多元化参与模式的创新发展,助力行业发展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普惠统一。品牌IP化发展。挖掘海口市在地文化特色,坚持树立海口本土特色文化IP品牌,深刻贯彻工匠精神与“十年磨一剑”精神,培育一批高质量、叫得响的文化广电体育品牌IP。

(四)空间规划

图一: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空间规划

在西海岸依托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体中心形成“西海岸文化体育国际大舞台”; 结合江东新区体育旅游主题公园及滨海、滨江空间打造“江东临空文化体育消费中心”;在中心城区加强文化企业总部聚集,聚集文化产业核心要素:文化金融、行业协会、创投孵化平台等,形成“中部文化产业创投中心”;结合沿海体育优势与非遗村镇打造“北岸滨海体育休闲带、南部乡村非遗文化带”。

针对影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冬训、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展览等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多个文化体育产业专项示范区。构建“一大舞台、两大中心、两条特色带、N个专项产业示范区”整体空间布局。

四、“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面塑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补齐短板,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充建设海口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市级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市非遗馆等标志性公益性文化设施;提升建设建筑风格体现海口文化特色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市图书馆。落实文化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推进海口湾演艺新空间、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和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等项目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继续加强中小型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区域覆盖;配备流动文化车等方式,完成现有设施服务的提档升级,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体系塑造,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市覆盖

推动市区、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补齐文化站服务专员,充分利用市区、乡镇和村的综合文化服务设施。

推进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等活动,加强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公益性文化讲座、演出等服务,完善特殊群体便利化服务,提供盲文读物或有声图书阅览,增加手语节目或加配字幕。

3.丰富供给,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升级

从“全市覆盖、资源共享、产品升级”的核心思路出发,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惠民活动,包括以艺术表演、民俗戏曲、专题展览、电影放映、读书会、大讲堂等。通过“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等方式让活动深入群众一线。创新开展社区活动,打造能够响亮全国、极具普及性与参与性的精品社区活动:围绕中老年与“候鸟”族开展“时尚夕阳·逆龄密码”中老年时尚服装秀系列活动;“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在线医疗进社区、进乡镇普惠活动,在线名医问诊;发放“海口文化惠民社区卡”,实现“手持惠民卡,看戏有补贴,买票享折扣”的海口市文化惠民消费新风尚。

充分结合社会热点、节庆节日,开展例如海上丝绸之路、自贸港建设、建党100周年、建国75周年等主题的文化展演与活动。

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文化场馆开展各类型公益活动。鼓励群众文艺团队、民间文艺协会等向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专栏1: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海口湾演艺新空间、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和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市级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非遗馆。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文化站文化服务专员,加强文化站服务专员的专项培训。

3.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具体包括,海口市万春会、公期节、军坡节、冬至民俗节庆、龙抬头祭海大典、龙水节、府城换花节等。

4.惠民社区活动开展:创新开展社区居民欢迎喜爱的特色社区活动,例如以中老年群体为核心的时尚服装秀系列活动“时尚夕阳·逆龄密码”;“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在线医疗进社区、进乡镇普惠活动;“海口文化惠民社区卡”发放等。

(二)努力践行文化意识形态引导工作

持续推动海口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确保海口市文化工作不跑偏不掉队。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围绕重大主题主线,聚焦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结合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宣传海口市文化旅游等领域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重点抓好海口市文化服务队伍理论学习工作。

依托市区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展览展示等活动,运用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幕和挂图等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海口市城乡文明城市建设

(三)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1.持续开展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着力引导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践行社会主义价值、彰显时代精神、突出海口文化特色、传播当代中国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艺术作品。

开展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对接“文华奖”等全国性文化艺术评奖项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流寓文化、红色文化等海口文化特色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2.推进有群众基础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作。扶持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推进一批传统文化艺术改编作品,支持海口优秀地方戏曲、民族音乐、传统节庆的创新发展,例如琼剧、八音等,创作(包括改编或移植)一批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表现手法的剧目,制订和实施优秀传统舞台艺术作品移植改编计划。

3.增强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支持

启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建设工作。建设培育一批海口文化创作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建立一批文化创作基地,有序推动琼剧创作基地、黎族纺染织绣创作基地、八音创作基地等项目建设。

推进文艺团体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引领性的新时代文艺院团,引导民营文艺团体繁荣有序发展,增强市场活力;完善文艺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领军人才;构建系统化、层级化的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实现以创作培养人才、用人才推动创作的良性发展。

有序开展网络文化艺术创作。推动网络文学、网络剧、微电影、短视频等新兴文化艺术类型繁荣有序发展,实现文化创作的出城、出岛、出国。鼓励群众开展文学、动漫、视频、音频、音乐等新媒体创作,培养“直播达人”和“网络大V”。


专栏2:文化创作繁荣工程

1.创作海口文化艺术顶尖作品,优中选优积极申报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美术“金彩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国内顶级文化艺术奖项。

2.鼓励发展地方戏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曲艺杂技、传统节庆等演艺团队,推动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改编,推出传统文化演艺精品。围绕艺术创作规划,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蹲点采风和体验生活,建立“深扎档案”制度。

3.在江东地区,选取具有文化艺术创作基础的地区,建设培育海口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积极引入街头演艺团队与艺人,打造海口市街头文化艺术节。

4.对接抖音“DOU来新书季”“萌知计划”,快手“好物快种草”“寻找中国福娃”等新媒体线上活动,开展海口市新媒体内容创作线上活动。

(四)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

1.推动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文物安全保护政府责任制。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确保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田野文物的安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文物安全保护政府责任制,由各区人民政府设置(指定)机构或聘请文物保护员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田野文物实施管理。充分发挥区文化(文物)部门、乡镇文化中心(站)、村民委员会和文物保护员的作用,实行上下联动,形成网络,定期联合对文物点进行巡查,确保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田野文物的安全。

2.落实重要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重要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计划,认真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保护规划在文物整体保护、环境风貌控制、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委托符合资质的第三方编制7个国保单位和部分省保单位的保护规划,为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合理利用、永续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科学保障。

3.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与升级

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批开展抢险保护、本体修缮、安全防护(含安防消防防雷)等工程;加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濒危文物和重要文物抢救保护;全面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依法划定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连同相关管理规定一同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组织完成保护标志和保护界碑界桩设立;动态更新维护记录档案,做到科学、全面反映文物的保养维护、保护修缮、改造使用等人为干预情况;明确负责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研提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保护管理要求和具体措施。逐步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推动更多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对公众开放。

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继续实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计划,针对馆藏文物保管情况,完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库房设施设备配置,建立完善预防性保护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推进智慧库房建设。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新建博物馆开馆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加大革命文物和市博物馆新建馆舍相关文物征集力度。

4.加强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逐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升级工作,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执法构建,强化以物联网视频监视为基础的保护设施升级,辅以消防物联网监控和安全监管人员智能巡检等功能,实现对文物、博物馆单位24小时远程监管,并加强与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的综合执法机制。

5.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服务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我市考古工作计划,有序开展珠崖岭城址、旧州城遗址、珠崖郡治遗址、仙沟岭新石器遗址、东寨港琼北地震遗址等调查、发掘,为加强我市古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推动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依托文物保护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等活动。推动琼海关旧址、府城鼓楼、海口中山纪念堂等一批符合条件的文物建筑对外开放,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向A级景区转变,文物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文物与旅游融合度进一步加强。深入挖掘文物资源文化内涵,推进文物开放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加大文创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力度,积极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进网络。

7.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意见》,加强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做好革命文物宣传工作,丰富完善革命文物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依托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旅游。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策划举办革命文物精品展览。

8.推动博物馆质量提升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海口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积极开展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加快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支持和规范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与引入机制,推动出台海口市非国有博物馆的相关扶持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顶层带动作用,实际解决运营成本、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在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

鼓励海口市企业开设各种类型的行业博物馆。发挥海口城市历史文化、海洋、气候等特色,鼓励建设反映各地风情的民俗博物馆等。鼓励在古村落、古建筑、景点景区周边开展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合作。完善大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将各级各类博物馆纳入研学旅游线路,提升场馆利用率。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1.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切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估工作,全面摸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性数据汇总,深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体系工程,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记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推进“海口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建立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资源库,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强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

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贯彻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加强传承人支持工作,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场所提供给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表演活动;对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传习补助。组织传承人参加或开展研修培训;支持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开展市场化发展运作。

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

在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村镇开展系统性保护工作,包括灵山镇海南八音,道富村椰雕,永兴镇麒麟舞,三江镇、大坡镇和旧州镇的公仔戏,三江镇虎舞,龙塘镇雕刻,府城镇换花节,遵谭镇土法制糖,龙塘镇、龙泉镇黄花梨家具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农耕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空间环境营造,保持传统建筑风貌,通过民俗、村规加强村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延续。

积极推进琼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与南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努力创建并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3.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交流活化工作。推出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游线、研学产品、演艺作品等,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特色小镇。适应媒体融合趋势,培育“非遗”网红品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工作,包括生产性保护传承,鼓励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村创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讲好海口故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积极参与自贸港建设重大文化交流项目、重要展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展示交流活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内容走向海外市场。

专栏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

1.建立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研究中心:开辟专业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扶持工程,向传承人提供专业场所,支持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

2.塑造“海口非遗”官方认证品牌:对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进行再创造、再包装,打造“海口非遗”官方认证品牌,创建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集成创建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3.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形式:搭建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培育“非遗”网红代言人与品牌,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节庆活动、宣传片、纪录片,推出海南八音特色影音作品。

(六)全方位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契机,秉承“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战略要求,提高海口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展示海口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对外文化交流的“海口文化”品牌,重塑国际新形势下对外文化交流体系。

1.积极融入国家文化交流。紧紧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部署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以北部湾城市合作机制联盟为平台,拓展思路,整合资源,以文化展会、文化活动等为抓手,深化与沿线城市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合作,建立城市联盟间多层次、常态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化海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建设对外文化传播网络平台。提升线上传播能力,把握线上传播的趋势和规律,创新资源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博物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音像资料库纳入系统,促进海口文化对外展示与传播;开设多语言海口文化网站,搭建海口文化的国际新媒体矩阵,组建新媒体团队,定期发布海口文化内容。

打造国际文化活动交流交易平台,发挥自贸港免税政策优势。健全海口国际化服务水平,全方位开展国际经贸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建设打造国家外事活动基地;持续提升在海口举办的大型国际文化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对外传播海口文化、对内助力文化建设的双重作用,打造面向国际的节庆赛事文化交流平台。

3.加强民间文化交流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华侨亲缘文化、冼夫人文化等民间文化交流。

加强华侨亲缘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海南侨务资源,积极参与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世界海南青年大会和“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侨务品牌活动,使更多旅居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新生代深入了解海口、热爱海口。

积极推进冼夫人IP文化交流,传承弘扬冼夫人作为巾帼英雄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历史功绩,加强国内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市冼夫人文化圈的交流。

专栏4: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工程

1.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融入中柬文化旅游年、中越友好年、中泰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2.积极运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发挥智慧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网络展馆、网上音乐厅等网络传播优势,用好TikTok、YouTube、Twitter和Facebook等国际新媒体平台,打造多语种对外交流推广平台。

五、“十四五”广电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切实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1.继续加强安全播出基础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继续落实安全播出的领导和专人负责制,严格执行安全播出的值班值守规定,建立起畅通、快速、高效的联系机制,切实保障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播出。

2.继续开展全市电视购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广播电视违规广告的播出情况。组织海口广播电视台开展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和低俗之风的治理工作。

3.持续开展境外卫视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规范播出机构、广告播放和电视剧管理。加强社会管理职责,强化全市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

(二)持续创作广电内容精品

1.大力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在内容创意生产上充分结合国内外新形势、新潮流、新玩法产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意内容。例如在网络平台开设不同主题的网络宣传专题,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海口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海口故事等主题 

2.大力推动视听内容建设。创建海口市独有的知名电视栏目,特别是旅游、文化、广电、体育等相关精品栏目内容制作,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对旅游等内容的再加工,使海口文化旅游精品内容得到更为广泛而权威的传播,具体包括自贸港建设专题/旅游文化人物访谈/旅游体验型综艺/文化寻根专题等,并有序推动境外优质节目引入,吸收海外优秀文化成果,促进视听文化交流。

3.大力推动新媒体内容建设。推动海口市手机报新媒体与“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资源整合,构建高效联动的移动内容矩阵。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即时通信工具、新闻客户端、浏览器、播放器等移动端传播平台融合发展,构筑全场景融合型手机报新媒体传播阵地。

专栏5:精品广电内容创作工程

1.围绕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主线,精心打磨献礼剧作,聚焦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海口市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拼搏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故事为核心,打造精品原创广电文艺作品。

2.全市范围内征集海口市关于自贸港建设的相关原创精品内容,企事业单位、媒体、个人均可投稿。

(三)推动智慧广电基础建设

1.夯实广电服务基础工程。持续开展渔船通与村村通等基础惠民工程,查缺补漏,计划于2021年完成最后个别乡村的户户通的升级改造工作;“十二五”期间已投入使用的“渔船通”设备已面临老化故障等问题,需划拨专项资金建立“渔船通”长效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其长期有效。

2.全面推行智慧广电建设

在永兴镇“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旅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智慧广电试点工作的开展,初步计划以每年增加10个试点项目的速度,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约50个乡镇的智慧广电试点工程建设(试点开展数量与进度将根据市财政专项资金的下拨进度)。着重选取偏远乡镇与旅游重点乡镇作为试点,提供无线通信、远程医疗、远程会议,弥补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的不足,并为特色乡村旅游的开展,以及游客提供便利服务。

加强5G和广播电视业务创新融合。引入人工智能,拓展物联网新市场,跟踪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技术,打通智慧广电进家庭的“最后10米”,进一步提升智慧广电应用服务水平。

专栏5:广电服务基础与智慧广电建设工程

1.广电服务基础工程:完善海口市全市应急广播体系提升工程;推进广播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推进广播电视发射台优化改造;完善广播电视信号源传输网络建设;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直播卫星设备改造升级,加强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管理。

2.增强智慧广电建设能力:推动 4K 超高清频道建设;提高 4K 超高清信号处理能力;加强 4K内容储备,优化整合全省超高清视频内容资源。推进 5G 网络建设;推动有线无线、广播通信、大屏小屏协同发展。

3.增加海口市智慧广电试点项目。在海口市各区乡镇开展智慧广电试点项目,计划每年布点10个。

(四)增强媒体融合发展能力

1.做大做强传播平台。以海口广播电视台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媒体传播平台。将各媒体旗下的电视媒体平台、网络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建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2.融媒体中心建设。按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定位,抓紧抓实海口市及各区县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把传播延伸到千家万户,把“新闻+政务+服务”送到每个基层群众身边,使媒体融合真正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

专栏6:媒体融合建设工程

推进海口媒体融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海口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度及投入使用的时间。加强海口市各大媒体与融媒体中心的内容融合、制度融合。建设县融媒体中心,加强海口市对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标准支撑、内容支撑、技术支撑、平台支撑。 

(五)促进广电对外交流合作

1.加强全市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沟通配合,着力强调对外宣传工作的全局意识。海口广播电视台承担起海口市对外宣传工作,共同唱响海口对外宣传大合唱,强化海口市城市品牌形象。

2.全力整合外宣资源,全面拓展外宣渠道。不断创新对外宣传手段,扩大海口对外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高品位、高频率、大容量、多层次、全方位、长时间的海口对外宣传新格局。

六、“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持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完成五源河文体中心(二期)建设,形成以“一场多馆”为核心,具备“专业体育场馆+文化艺术展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海口市文化体育中心,为国际体育赛事以及文化艺术展览、演出提供硬件设施,满足市民游客观赏高水平文体赛事、展演的需求。

持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具体包括水上运动中心、沙滩运动中心、体育旅游主题公园、国家级体育小镇、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的规划建设。

专栏7: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

体育重点推进项目:江东新区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五源河文体中心(二期)、海口湾水上运动中心、桂林洋沙滩运动中心、观澜湖足球训练基地

(二)塑造海口全民健身新局面

构建全市15分钟运动健身圈。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达到城市社区、乡村自然村全覆盖;行政村以上有文化体育广场,最少设有1个灯光篮球场和排球场;全市公共公园普设全民健身设施;全市具有1个规模(大型)以上智慧体育公园和智能全民健身公园;在有条件的城、乡设自行车、轮滑、马拉松、徒步赛道;依海、江、河、湖,岸边设休闲健身步道。

增加全市15分钟运动健身圈硬件设备的同时,增加全民运动健身积极性、互动性,结合创新活动,打造专属海口市的“全民健身日”。每月打造不同健身主题,通过市公共宣传平台进行全市推广,例如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身主题,开展讲座普及健身知识,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匹配科学的全民健身运动。从软件硬件两方面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全面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举办海口市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具有群众基础的体育赛事,鼓励各体育协会、俱乐部、体育赛事企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市民群众搭建平台,增加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种类与市民参与范围。打造海口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名片,大力推广各区县、社区、企业等民间体育赛事,培养全民健身意识。支持社会体育组织、赛事运营机构,安排专人对相关组织提供专业性培训,加大训练场地及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支持力度,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升民间赛事的竞技性与观赏性。鼓励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体育赛事企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与赛事合作,形成政府引导、民办社会组织承办、全民参与的良好全民健身局面。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充分协调城市体育社会组织、商业机构、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和体育社会从业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和促进市民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建立民间赛事的保障机制,提供专业的赛事场地、赛事裁判员、教练员,医疗及防疫支持。通过广电传播资源,加强对社会及民间赛事的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完善并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建立体育与卫生等部门协同,大力扶持运动人体科学与高校、医院协同发展,培养物理治疗师、运动康复师,探索建设针对慢性疾病运动科学干预体系。

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推动体育进校园,夯实学校体育基础,推动落实学生“阳光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足球进课堂、中小学游泳普及教育,开发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积极推动户外运动课堂,利用假期推出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活动内容。推广跨区院校青少年体育赛事,举办市级院校体育比赛,如海口市篮球高中联赛、校园足球联赛等。促进青少年体育竞技交流,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专栏8: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搭建工程

1.全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建设自行车、轮滑、马拉松、徒步赛道,丰富万绿园、金牛岭公园、凤翔湿地公园、滨江西带状公园等公园体育设施,十四五期间建成1个中型全民健身中心或2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体育赛事季打造工程:推动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举办,鼓励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企业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3.体育教育融合计划:依托海南大学体育专业、海口市运动学校等优秀体育院校,规划布局区域性、专业性的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中心。制定在校学生运动水平等级标准,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教学的创新研发。

(三)积极开展体育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建立教练员与运动员双向培训机制,优化运动员选拔、教练员、裁判员聘用标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练和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在加强人才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同时,抓好竞赛专业素质、赛风赛纪以及反兴奋剂等工作。

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力量。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区域性、专业性的训练基地,与全国知名体育院校开展联合办校培养工作,与优质社会资源合作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中心;制定在校学生运动水平等级标准,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教学创新与研发。

(四)扩大体育旅游交流与合作

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以及“一带一路”城市群合作,支持建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体育旅游合作平台”,推出国际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琼北体育旅游圈,强化海口与琼北地区各市县体育旅游资源的共享,培育出完整的赛事体系和产业链。

促进岛外体育旅游交流。与“一带一路”城市全面深度合作,推出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线路;寻求与“粤港澳”就海上运动赛事展开合作,推出航海、游艇等海上运动产品和竞赛项目;加强“同一个海湾”体育旅游一体化建设,与北部湾城市推行“一线多游”的体育旅游项目。

(五)构建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区

以商务体育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为核心,重点发展五区两带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区:中部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区——依托城中心市级综合公园,建设户外公共小型运动场,构建覆盖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运动健身圈。西部综合型体育旅游聚集区——依托五源河文体中心、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长影环球 100等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观赛旅游、全民健身、文艺表演为一体的综合型体育旅游聚集区。东部高端商务体育旅游聚集区——集中发展海上体育娱乐项目,建设各类专业码头及海上娱乐运动设施,从而打造海口高端商务休闲体育旅游聚集区。西南休闲度假体育旅游聚集区——围绕“生态旅游+温泉康养+体育康复+影视娱乐+培训教育”,将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打造成为集体育运动、体育康复、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体育健康小镇。东南乡村体育旅游聚集区——围绕该区域热带农副产品优势以及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农产品采摘、红色革命体验以及低空飞行等体育旅游项目。

滨海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带——西海岸将围绕海口湾国家海洋公园帆船帆板公共游艇码头、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发展帆船帆板、摩托艇、风筝冲浪等水上运动;东海岸将围绕江东新区桂林洋海滩,大力发展沙滩运动。南渡江休闲体育旅游带——依托南渡江江景自然条件优势,在主城区江段两岸建设休憩空间、江景步道、游艇驿站,开展全民健身类活动。

七、“十四五”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强化市场主体,完善产业支持要素

1.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加强招商引资与本土企业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拓展能力强的文化广电体育企业。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海口市设立企业总部或开设分支机构。

2.扶持各类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深入文化广电体育细分市场,发挥匠人精神与创业精神,推出精品、树立口碑。具体细分市场包括:创意设计、艺术品交易、文创开发、文化演艺、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俱乐部、艺人经纪、影视拍摄、网红孵化等。完善发展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产业链,鼓励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企业开展同异业合作。

3.健全文化广电体育产业支持要素。加大文化体育产业投融资力度,拓宽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等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引导成立“智库型、服务型、协同型”的海口文化广电体育行业协会,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产业咨询服务。

专栏9:完善重点产业要素

1.先行探索海口市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健全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文创企业合理利用债券、票据、定增、并购等资本市场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2.开展知识产权、影视、演艺、体育、会展、旅游等方面保险保障服务。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3.开展海口市年度文化广电体育行业论坛、创投峰会,建立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1.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壮大文化贸易企业

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针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加快发展文化对外贸易产业,综合增强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海口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形成文化对外贸易产业平台,聚焦影视贸易、艺术品贸易、设计贸易、文化创意贸易、互联网电商等五大方向,并根据产业定位,进行企业招商,形成完备的文化对外贸易产业链条。

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和对接洽谈活动,支持省举办国际性文化创意类活动。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推广工程,推动琼剧、琼菜、黎锦、黎苗歌舞、特色工艺品、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本地特色文化出口。支持对外文化企业开展国际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广告宣传和商标注册、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同时结合最新数字技术,带动文化出口,将数字文化内容塑造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新增长点,

2.助推海口艺术品交易健康快速发展。完善艺术品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等市场行为。支持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建设,鼓励艺术品投资和消费交易大众化。重点引进艺术品交易领军企业,吸引国际性、全国性精品艺术展览活动落户海口,支持艺术品物流、仓储、保险等专业配套服务发展。实际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海口的落地建设。

3.整体提升海口创意设计水平,塑造时尚设计创意之都。发挥海南省会资源汇聚优势,全力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的要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发展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艺术设计、奢侈品时尚设计、服装时尚设计五大版块,使海口成为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符号汇聚融合的时尚设计创意之都。支持创意设计类众创众包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创意设计与高端制造、商务服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金融、教育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海口设计、创造海口品牌。

4.加快推进图书出版发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开拓新兴增值业务领域。鼓励实体书店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优化实体书店规划布局,鼓励开办各类特色书店和读者互动体验馆,鼓励有条件的书店延长营业时间,开设24小时书店,丰富海口市夜间文化生活,构建以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5.推动海口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发挥海口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总部资源优势,促进文创智库行业发展。支持文化、科技、商务、数据信息资讯、信用评估等专业咨询机构建设,完善官方智库与民营智库、专业智库与综合智库协同发展的文创智库体系。

专栏1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 创建海口文化创意产业“海韵”奖: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海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实现年度评选,每年推优,打造海口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殿堂级产业奖项。

2.推出海口文化惠民卡:推出海口文化惠民卡,并持续推进惠民卡功能升级,集成线上线下资源和优质活动,不断扩大文化惠民消费范围。

3.实施“海口文化商圈”计划:大力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深度融合,围绕骑楼老街、时代广场、时代广场等重点商业区域,推行“海口文化商圈”计划,打造一批汇聚艺术表演、阅读分享、观影体验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4.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弥补文化广电体育产业空白,建设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专业硬件软件支持,创造海口市文化艺术品交易国际产业生态。

(三)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1.做到乡村文化产业的规划先行与基础先行。优先完成海口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期调研工作,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规范和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可以先做试点,再做推广。完善贫困偏远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2.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引入与培养工作。研究出台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年轻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相关工作。

3.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带动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贫困地区实施特色产业孵化工程,大力发展根植于乡村特色的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将文化产业与海口水果、民宿、土特产品充分融合,推出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创意农特产品等,实现文农旅融合发展。

4.集中打造海口特色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结合部分空心村、空壳村现状,在海口市周边村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农业项目,打造具有海口特色的文化艺术村落,提供保障措施与优惠条件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开设工作室。同时,结合乡村资源优势与文化创意特色,集中推出一批植根于地方民俗文化的精品民宿、农家乐,例如玉里火山民宿、本立红色主题乡村旅游民宿、大陆仔村湿地休闲旅游等项目。

专栏11: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1.建设海口特色文化艺术村落:加强农业主题的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建设;加强乡村休闲主题的泮边村、连理枝、芳园村、瑶城村、冯塘村等特色乡村建设。

2.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与传统风俗遗产发掘开发:发现村落内部及周边的文物遗产,如文物保护单位、公共性历史建筑、老宅、古树、古碑、古井等遗存以及旧物。探索乡村所处地区的美食,包括老字号、有代表性的地方风味、重要节日或仪式的特别菜肴、乡厨、乡土特产及特别的食材。

3.丰富乡村文化微度假产品,打造包括乡村国学堂、乡村农事体验、文创手工体验、乡村特色壁画、田园骑行线路开发等,形成以特色民宿为核心、文化+农业为支撑的乡村微度假产品。

(四)塑造拳头产品,助力影视产业发展

1.繁荣海口影视创作制作

发挥海口地理气候条件独特优势,加强围绕海口城市主题或在海口特殊风貌场景取景的影视拍摄支持工作,加强冬季影视拍摄人才、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扶持优质电影选题孵化、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重点支持精品优品创作生产,扶持讴歌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的优秀影片的创作生产。

吸引国内国际知名导演、演员、编剧等影视从业者来到海口开设影视工作室,借助影人影响力与名人效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影视相关活动,包括首映式、主题点映、影视项目创投会等,支持青年导演、制片人的优秀影视项目,加强影视评论,提升创作质量和观众审美水准,促进海口影视行业发展,提升海口城市知名度,吸引游客与影迷来到海口。

2.支持海口电影产业工业化发展。促进影视全产业链同步发展,鼓励支持海口出品影片探索实践电影生产工业化。试点建立覆盖服装、化妆、制景、灯光、特效、道具等专业领域的行业管理规范,搭建海口电影专业人才平台。研究出台电影项目制全流程管理指南,引进和研发电影全流程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平台。重点打造海口市影视拍摄基地,形成以冯小刚电影公社为核心的文化影视拍摄体验中心,涵盖文化影视主题景区、影视拍摄基地等功能。

3.支持海口影视新兴业态发展。发展网络影视,联合影视传媒、网络视频、短视频等公司,定期举办海口特色主题网络视听创新大赛、短视频大赛、微电影展等活动,评选适合互联网、手机等传播的影视佳作及制作人。支持影视企业与文化创意、数字内容、主题娱乐的融合发展,支持应用各类影视技术和作品成果IP,开发游戏、音像、书籍、休闲旅游、演艺等衍生产品。支持影院周边的实体书店、小剧场、小型博物馆等衍生文化业态开发,促进区域文化综合消费。

4.多元拓展电影产业发展空间

支持有条件的区域盘活存量的老厂房、仓库、特色工业遗址、老旧商业等设施资源,将创建的众创空间优先用于电影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建设标准摄影棚、电影大师工作室、后期制作场地等。鼓励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中,建设适用的电影放映设施。

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多厅影院,合理确定影院布局和规模,支持特色院线影厅建设,支持发展艺术、教育等特色院线,鼓励针对老年人等细分人群的专业影院和新型院线建设。

专栏12:推进影视产业融合发展

1.影视产业园打造:重点打造2-3片别具特色的影视产业园,包括以冯小刚电影公社为核心的主题影视园区,围绕桂林洋旅游区以及高校影视人才摇篮的东部滨海影视园区,进一步引导优质影视资源和高精尖影视项目向园区集聚,推动打造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2.鼓励影视服务机构入驻:强化影视配套服务能力,鼓励影视园区联合高校、企业、协会等机构设立人才培育孵化、影视取景拍摄、作品授权交易、影视品牌授权和宣传推广等服务机构。

3.开展影视特色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化影视活动:冯小刚电影公社影视文化周,开发主题电影纪念品、服装等后端产品,加强海口市电影文化的二次辐射。

4.沙滩特色放映:积极培育和丰富海口影视消费市场,探索沙滩影院、汽车影院,以及校园院线、文化场馆院线、艺术院线及远郊(农村)院线建设。

(五)发挥海口优势,加快文旅产业融合

1.深挖海口文博资源,实现文博旅资源活化创新

推进文博资源与旅游消费有序对接。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科学开发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项目,支持行业博物馆、市县级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积极融入文化和旅游服务,进一步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加快对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的升级改造和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的修复,打造一批具有海口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小镇和美丽村庄。

围绕海口特色历史文化,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引领战略,精心打造以骑楼历史文化、琼台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滨海度假文化、琼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2.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打造海口文旅品牌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产品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与农业、影视、交通运输、中医药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具有海口特色的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城市购物游、红色教育游、康养温泉游、邮轮游艇游、自驾车房车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新服务。

促进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商品相结合,推出“海口礼物”特色文创产品。鼓励博物馆等文化机构,重点开发具有海口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相结合,鼓励工艺美术品企业在旅游景区建设展示基地,提供文创产品的展览展示、产品销售、制作体验等服务。

3.鼓励特色演艺项目落地

鼓励演艺企业落地海口,鼓励旅游演艺经营主体与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合作制作海口市大中型驻场综艺演出。鼓励开发演艺原创项目,努力推出结合海口特色、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演艺作品。推动各种形式演艺项目,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儿童剧等。

延伸演艺产业链,开发沉浸式、互动式、跨界化等演艺新业态。推动建设融合新科技的剧场及舞台,支持数字艺术、交互体验、舞台灯光等领域的研发创新。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

4.鼓励街头文化艺术表演。鼓励各种类型的街头文化艺术表演形式的开展,为文化艺人、艺术表演团提供专业场地或区域,提供便利条件与现金奖励,吸引包括海口本市、省内、国内各地区及国际知名街头艺人与网红来到海口,促进形成具有海口特色的街头文化艺术知名街区或主题景区,集中举办街头文化艺术主题活动,形成主客共享的海口街头艺术集群。

5.打造文化旅游会展高地

持续发展海口会议会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会展场馆硬件设施与周边酒店和国际化服务配套,形成会议会展产业集群。

依托海口区位优势,对接国际会展活动通行规则,高水平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国际品牌博览会、国际零售业展览会、国际礼品展会、国际农产品博览、国际游艇展等大型国际展览会活动,强化海口的文化旅游消费吸引力。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持续办好文化艺术品、健康医疗、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等展览展销,持续引入国际时尚艺术展览等旅游消费型展会。同时,积极发展会奖旅游,面向国际国内企业,提升国际化、品质化商旅服务,打造高端化的、度假式会奖旅游。

6.打造文化旅游智慧产业。依托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合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海口江东新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场景体验点、科技旅游产品;加快推进5G+AR、5G+VR、5G+AI在文化体验、体育健身、旅游景区、酒店等方面的运用。支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旅游+互联网”创客基地、旅游创客示范园区、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创新云展览、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等新业态,培育“网络体验+文化消费”新模式。

专栏13: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文化+演艺融合发展:选题方面,包括历史名人主题、黎苗民族主题、红色文化主题;特殊场景方面,包括南渡江入海口海河交汇场景、火山地貌场景、热带林地场景等。

2.骑楼老街街头艺术区:通过“划区、奖励、办节”等方式吸引国内国际街头艺人来到海口,率先打造“骑楼老街街头艺术区、海甸岛街头艺术夜场”等先发区域。

3.文化+会展融合发展: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核心,以西海岸为腹地,形成会议会展产业集群;高水平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国际品牌博览会、国际零售业展览会、国际礼品展会、国际农产品博览、国际游艇展等大型国际展览会活动;持续办好健康医疗、汽车、进口商品等展览展销,引入国际时尚艺术展览等旅游消费型展会;面向国际国内企业,提升国际化、品质化商旅服务,打造高端化的、度假式会议会奖旅游。

4.创新开发具有海口特色文化元素的“海口礼物”文创产品,在产品中植入海口特色文化元素,配合换花节、荔枝文化节、冼夫人文化节等传统节庆进行推广销售。

5.全面推出海口夜游产品,打造以世纪大桥·万绿园海岸线灯光带、海口湾演艺新空间·五源河文体中心、冯小刚电影公社为核心的夜游片区,丰富夜间体验型产品,包括音乐、戏剧、影视、餐饮等方面。

(六)推动业态创新,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1.全面推动各项体育赛事发展。依托海口体育专业场馆与配套设施,引进各类国际专业赛事,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机器人系列大赛(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格斗竞赛、机器人综合竞赛)、世界马术表演赛,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将海口打造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体育旅游城市。

持续办好已有体育赛事。继续举办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海口马拉松、“一带一路”杯海口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总决赛、中国帆船年度盛典系列活动等体育赛事,巩固、提升海口国际体育旅游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以国际的角度与视野,引入国际体育与关联产业机构,逐步建立与国际体育组织、机构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充分对标借鉴国际惯例和先进经验,举办具有“全球首发”特点的体育产业高层级国际性论坛、会议、活动。针对海口独特的河海、海岛与山地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大力创新发展滨海运动与山地运动。分阶段有重点地对体育赛事、体育度假村、体育综合体、体育贸易、体育服务、运动人体科学等业态进行国际化合作试点。探索打造体育国际组织的总部园区。

2.融合火山地热、足球集训、尖端医疗资源优势,发展体育康复、体育康养、户外运动等高端体育旅游产业。利用海口火山温泉资源,以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康复配套设施为载体,整合海口尖端医疗资源,开发健康养生、体育康复、医疗康养等多种功能的运动恢复项目,推出高端康养康复类产品。

以“山地运动+火山科研”为主题,将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为集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户外探险、山地运动、科普研究为一体的户外休闲运动打卡地;以“旅游科普+ 体育休闲”为主题,将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打造成为集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繁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动植物园。

3.将体育装备与旅游消费充分融合。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支持,鼓励高尔夫用具器材、帆船、帆板装备等体育旅游制造业落户海口,依托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际体育旅游发展论坛、体育用品博览会等高端会议、展览,综合赛事、旅游业态、时尚科技,探索构建体育旅游与会展服务融合发展新格局。举办国际体育旅游发展论坛、体育用品博览会等。

通过国际赛事带动体育装备产业发展,传统体育赛事引发全民关注热潮,带动体育装备产业发展,打造足球小镇、篮球训练营,引进国际知名赛事(球队)品牌进驻海口,形成体育IP粉丝市场。

打造海口体育旅游节庆活动,以四季为主题,结合旅游目的地资源及创新二消产品打造以体育、娱乐、消费、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体育旅游节事IP。例如海口市足球旅游嘉年华,以国际性足球友谊赛为活动核心,联动足球狂欢夜、足球集市、足球训练等相关活动,将海口打造成足球爱好者旅游胜地。

4.创新发展电子竞技赛事旅游产业。倡导“积极健康、向上引导”的电子竞技发展理论,加强行业监管,积极探索电竞发展新路径。吸引电子竞技知名赛事与相关企业落户海口,逐步形成电竞产业产品集群。塑造海口市电子竞技全产业链条,将赛事举办、竞技训练、电竞人才培养、周边产品开发等电竞关键产业要素激活,同时围绕电竞产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系列产品的发展,例如电竞酒店、电竞主题餐厅、游戏人物IP展、游戏主题光影秀、游戏原创交响乐音乐会等,丰富观赛游客消费结构,升级主题电竞游度假体验。同时,在非赛程期间,拓展游戏会展、数字体验、电竞培训等周边产业,吸引国内外大型电竞、游戏制造商,举办世界游戏嘉年华、举办全球首发3A游戏新品发布会,吸引海内外游戏爱好者。

5.合理化发展低空飞行高端旅游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做好通用航空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探索海口市低空旅游新模式,联合三亚、琼海等岛内主要城市,继续深化发展直升机、水上飞机等城际低空观光旅游产品。

探索和发展低空休闲旅游体验项目,例如环岛热气球旅游体验项目,将低空飞行体验,低空旅游相结合,打造环岛热气球旅游品牌。

专栏14:打造海口体育赛事品牌

1.海口赛事品牌打造工程:海口马拉松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口赛段)、国际旅游岛帆板大奖赛、亲水运动季等大型比赛活动举办;

2.专项体育赛事引进工程:亚洲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世界田径大奖赛、亚太高尔夫职业球员锦标赛、中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腾讯电竞运动会冬季总决赛、Top Rank 拳击赛、U.I.M.F1 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热气球飞越琼州海峡邀请赛等赛事引进。

3.整合尖端专业医疗资源发展体育康复项目:初步以上海六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为核心,建设专业骨科康复与运动员康复试点项目,以专家巡诊、专业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全市其他运动康复类项目的专业支持力度,提升海口全市运动康复产品专业水平。

4.海口电子竞技及网红孵化产业园打造:试点选取复兴城或江东片区,引入国内电子竞技主要运营方或游戏开发商,以及网红经纪MCN公司,形成以电子竞技大型赛事为导向,以赛事训练、游戏开发、网红孵化、游戏相关产品体验为内容的海口电子竞技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

(七)完善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推动文化广电体育产业聚集式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结合海口市各区域资源优势,根据产业发展远期规划,围绕中心城区、江东新区、西海岸片区、环观澜湖片区,从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逐渐建成立足于不同细分领域的文化体育影视类产业园区。

在中心城区世纪大桥附近,依托城市区位优势与金融平台优势,继续加强已建成的海口市文化产业园招商工作,形成文化企业总部、研究中心、行业协会、创投孵化等产业要素聚集的“中部文化产业创投大中心”。

在西海岸片区,依托现代化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体中心“一场多馆”等核心场馆资源,打造“专业体育赛事运营+非国有博物馆+文化演艺”等产业聚集的西海岸世界之窗文化体育产业园,促进“西海岸文化体育国际大舞台”功能片区的形成。

在江东片区,依托海口市空港免税城、省文化艺术场馆、上海体育学院等资源,聚集包括文化创意、艺术品交易、电子竞技、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形成江东新兴文化体育产业园,进而形成“江东临空文化体育消费大中心”。

在环观澜湖片区,依托冯小刚电影公社、观澜湖体育生态公园、观澜湖足球训练基地等影视体育旅游资源,聚集以影视拍摄、艺人经纪为主,体育装备制造、体育康复为辅的相关企业,打造海口市影视产业园。

进一步开辟极限运动体验区,包括以海南金林航空飞行营地为核心区的低空飞行极限运动体验产品,如直升机、三角翼、滑翔伞、跳伞等;以及在东部海岸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区域,开发水上极限运动体验类产品,如海上飞龙、快艇、冲浪等,形成海口市“南飞北浪”极限体验运动发展新局面。

专栏15: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园运营模式创新

1.加强文化广电体育产业数据统计,特别是已建成产业园区企业发展的专题研究,为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发展以及新建产业园提供数据支撑。

2.借鉴产业园建设运营最新经验,从单纯的物理空间聚集演变为产业聚集,从园区与入驻企业以租赁关系维系到逐步形成产业共同体,创造性提出产业园互动运营新模式。

八、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构建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成立市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融合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以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为目标,打破旅游、文化、广电、体育边界壁垒。高效规划、统筹、协调全市资源,建立产业统筹推进机制。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税务、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审批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监管方式;推动保留事业管理体制的院团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

(二)政策保障

在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先行领域,包括低空飞行、体育赛事即开彩票、艺术品拍卖交易等,积极落实中央、省级指导文件,加快审批进度流程,推进产业示范区、试验区建设,与国际产业发展接轨,实现政策体制创新。

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文化体育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放宽外商投资与国际合作政策。落实“极简审批”投资制度,探索出台与香港、澳门的文化广电体育领域合作政策。建立跨境信用信息互通机制。

(三)土地保障

提高用地审批效率保障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文化广电体育产业的有关精神,对于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审批流程。“十四五”期间,市政府每年确定一批重大文化广电体育项目名录,对纳入名录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项目用地在全市范围内给予调剂优先保障。加大产业融合新业态项目用地保障,支持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产业园、文旅艺术中心、影视基地和体育综合训练基地等用地需要。

探索实践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地,以及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文体服务企业。

(四)资金保障

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后补、间接投入、以奖代补、风险陪同、政府采购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投基金、风险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围绕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发展。落实国家相关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文化广电体育企业的经营负担。

将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整体统筹、系统监督,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文化投入机制。

(五)人才保障

优先完成各级公共服务单位专项工作人员配置,包括各级文化站、图书室、体育驿站的管理服务专员的配备及培训工作,改变目前部分地区“有设施、无专员”的尴尬局面。

引进高层次文化广电体育人才,培养挖掘文化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运动员、体育裁判、体育教练、导演等专业领军人物;同时引进或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文化广电体育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国内外一流文化广电体育院校,成立海口文化广电体育专家智库,带动产学研创新联动。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管理制度,实现工作许可、签证与居留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


附件:海口市文化体育“十四五”重点项目列表


海口市文化体育“十四五”重点项目列表

所属

领域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必要性、意义,项目依据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地址

总投资(亿元)

优先级别

公共

文化

海口市图书馆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拟建设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45500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阅览区、业务区及配套设备用房等

长滨东五街与长海大道交汇处

4.98

优先

公共

文化

海口市博物馆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综合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

长滨东五街与长海大道交汇处

3.1

优先

公共

文化

海口市非遗馆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占地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楼层5层以下。主要功能设施有:非遗项目图片和实物展览厅2000平方米、项目展演剧场3000平方米(1000座位)、非遗报告厅1000平方米(300座位)等

未选址

3

中等

公共文化

海口市琼剧团剧院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一座标准演出剧场,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内容包括可容纳1230座的大型剧场(含舞台)2657平方米

未选址

2.5

中等

公共

文化

海口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艺术中心应为五层楼以下低层建筑,以适合大流量人群开展活动,每层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不包含地下室),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上


2

次优先

公共

文化

海南省艺术中心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发展会展节庆旅游消费,举办国际音乐节等赛事活动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演出用房、创排用房、文化交流用房、管理保障用房、以及地下车库等,歌剧厅2000座、音乐厅1000座。总建筑面积约11.61万平方米

海口文明东路越江通道南侧

23.53

优先

公共

文化

海南省美术馆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主体用房2.5万平方米,配建车库0.8万平方米

海口文明东路越江通道南侧

53.62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琼台书院奎星楼修缮项目

若资金到位,2021年前可完成文物本体维修,2022年开展展陈利用及活化利用。为丰富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海口地区经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开裂墙体、屋顶腐朽的梁柱、檀条、椽子、木梯、楼板进行更换及防腐加固修复等工作,恢复历史原貌

琼山区

0.038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黄篪墓文物保护修缮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对黄篪墓古迹进行改造,平整地基、修复墓地损毁石构件2座、入口、修建仿古围墙、绿化等

秀英区

0.0289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起云塔修缮

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海口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正是弘扬历史文化,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体现,是将海口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及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兴城市的迫切需求, 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珠良村东南面,距离海口市区约5公里。建设内容拟对文物本体进行扶正修缮,以及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包括纠偏扶正工程、修缮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

琼山区

0.0486

优先

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

史前考古调查项目

以期了解海口史前文化的演进过程

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勘探

原琼山县新民乡仙沟岭下沟村(靠近定安县)

0.005

优先

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

珠崖郡遗址考证项目

海南文物和史学界对珠崖郡遗址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拟对涉及的三处地点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以期解决重要学术课题,复原历史原貌

包括珠崖岭城址发掘、旧州城遗址勘探及发掘、珠崖郡治遗址考古调查

海南省琼山市龙塘镇博抚村北、琼山区旧州镇旧州村内、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东谭村委会卜创村

0.025

优先

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

东寨港琼北地震遗址调查、发掘和保护利用项目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继续做好林市村、北港村墓群的调查与保护;浮水墩墓葬区的整体保护;浮水墩周边海域遗迹及遗物的保护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东寨港海湾西岸

0.08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琼海关旧址保护利用项目

为了充分开发琼海关旧址的历史、旅游、艺术等功能

主楼设计为《南海琼关》专题陈列,展示琼海关的历史,海口开埠的历史,以及海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琼海关副楼定义为南洋艺术馆,附楼层设计为当代艺术馆。附楼二层为《南洋艺术展》,主要陈列展示环北部湾国家的文物与古典艺术作品、环南海国家的文物及古典艺术作品等。附楼三层设计为艺术沙龙,主要为艺术馆的配套空间,主营项目为小型会议、团体文化交流、文化发布、拍卖等主题服务

海口骑楼得胜沙路

0.7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南渡江铁桥保护修缮工程及周边地区综合提升项目

为确保文物安全、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将这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建设成为全市一处优质的旅游景点,充分发挥其文物展示和教育功能

一期计划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桥进行文物本体抢救性修缮,对钢桁架维修,更换严重锈蚀的钢板条和铆钉等进行修复工作;二期拟对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提升,形成南渡江水上游线的重要文化旅游体验点

美兰区

1.3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中山纪念堂保护利用项目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对中山纪念堂墙体等室内建筑设施进行翻新改造等

龙华区文明西路19号

0.1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琼山城墙保护修缮和东门楼复建项目

为美舍河文物+旅游线路增加一处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修缮部分东城墙并复建东门城楼

琼山区府城镇内

0.3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丘浚祭抱元境神碑和国仓村石桥保护利用项目

修复完成可以作为海口市新增的一处历史人文新景点

重新修复和保护石桥及进入石桥的石板路,修建碑亭展示区及通往碑亭的道路

琼山区国仓村

0.07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石室仙踪”摩崖石刻周边遗存开发利用项目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具有文化品味和历史传承、风景优美的休闲旅游景点,为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助力

保护“石室仙踪”石刻并复原其周边部分遗存,复建文峰塔等重要历史建筑组群

海口市琼山区凤翔街道办迈瀛村西北、美舍河凤翔公园段乾坤湖东岸

1.2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林鸿高围楼保护利用项目

加强文物的保护

对林鸿高围楼保护利用项目进行抢救性修缮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三江村委会罗梧村

0.15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秀英港候车楼修缮保护利用项目

加强文物的保护

修缮秀英港候车楼

海口市滨海大道96号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宣德第修缮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对漏雨部位进行揭瓦修缮、更换腐朽梁柱等局部抢救性修复。屋面及其木构架残损较严重,铺地部分被改的较严重,门窗缺失较多,木构架部分须整修加固,墙体粉饰

琼山区

0.08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吴典故居抢救性修缮工程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对倒塌的建筑进行修复,对漏雨部位进行揭瓦修缮、更换腐朽梁柱等局部抢救性修复。对门窗缺失较多,木构架部分须整修加固,墙体粉饰

琼山区

0.06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吴氏民居修缮工程

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对第二、三进、南厢房等漏雨部位进行揭瓦修缮、更换腐朽梁柱等抢救性修复工作;同时对即将倒塌的北厢房进行落架大修。门窗缺失较多,木构架部分须整修加固,墙体粉饰等修缮工作

琼山区

0.065

优先

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文物遗产保护利用项目

发改社会〔2018〕1826号文明确提出: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规划建设具有文化休闲功能的公共文化设施

委托符合资质的第三方编制琼山侯家大院(宣德第)、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等5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逐步开展王海萍故居抢救修缮项目抢救修缮项目、曾氏宗祠修缮工程等多个亟需保护的修缮项目;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整治、宣传展览等项目,包括且不仅限于珠崖岭城址环境整治工程、张岳崧墓环境整治工程、吴贤秀墓环境整治工程、吴氏古墓群环境整治工程、王居正墓环境整治项目、儒符石塔环境整治工程、常驻宝塔环境整治项目、天后宫环境整治工程、琼山县学宫大成殿周边环境整治、秀英港展示利用项目、邢氏祖祠和府城鼓楼小型博物馆建设项目


0.7

优先

体育项目

江东新区体育旅游主题公园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打造智慧化体育旅游综合体

配套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大量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打造人脸识别自主进出、智能灯控和无人值守的球场(馆)和全民健身步道,提供线上订场、约球、赛事报名以及体质检测、监测等服务,为参加健身的人员制定科学健身方案,实现智慧体育

美兰区

江东区

8

次优先

体育项目

五源河文体中心(二期)

引进水平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展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吸引体育运动俱乐部和教育培训机构落户,满足市民游客观看比赛、运动健身、购物餐饮、娱乐消费的需求

建成集体育、文化、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综合体。综合体内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网球场等训练场地,还有文化艺术展馆、大型商城等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力量、体能训练和科研教学等培训教育机构

长流新区长滨路东侧(五源河片区C04地块)

10.65

优先

体育项目

建设足球比赛场馆

国家、省、市体育事业发展计划

在江东规划建设专业足球比赛场馆,设三万个座位

江东新区

10

优先

体育项目

海口湾水上运动中心

继续承办中国帆船年度盛典系列活动、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引进帆船帆板运动纪念模型的制造、销售和服务等衍生行业,带动帆船帆板全产业发展

依托海口湾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海口湾国家海洋公园帆船帆板公共游艇码头、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的硬件设施,大力发展帆船帆板、滑水、水上摩托艇、游艇、风筝冲浪等水上运动

秀英区

7.5

优先

体育项目

东海岸沙滩运动中心

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一带一路”杯海口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总决赛等沙滩运动品牌赛事牵引至东海岸, 并引进世界高水平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赛事,打造东海岸沙滩运动中心

依托桂林洋海滩 6.8 公里的优质海岸,大力开展沙滩排球、足球、篮球、拔河、搏击、风筝、露营等对抗类、趣味类、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

美兰区

桂林洋开发区

2.5

次优先

体育项目

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围绕足球、篮球、高尔夫球三大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致力于打造以体育健康为主题,集综合旅游产业聚合功能、体育运动训练和活动功能、健康养生休闲体验功能、体育赛事和竞技功能、体育文化交流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健康小镇

秀英区

龙华区

14

次优先

体育项目

国家帆船帆板海口体育训练基地

致力于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帆船帆板运动队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完善运动员公寓、陆上训练馆、器材室、会议室、餐厅、水上运动文化展示馆等配套设施,建设足够规模的体能训练、科研、康复、医疗等专业训练保障场所

秀英区

5

中等

体育项目

足球训练基地

强化冬训品牌,加快扩建基地,吸引国内外足球俱乐部、国家足球队前来冬训

在观澜湖国际运动康复基地的基础上,引进专业的体育医疗保健机构,为冬训队伍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

秀英区

龙华区

6

优先

体育项目

专业足球场

国家、省、市体育事业发展计划

在琼山区规划建设专业足球比赛场馆

琼山区

5.5

次优先

体育项目

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海口·沙滩排球

大力推广沙排运动进校园,在普及沙滩排球的同时,为海口发展沙滩运动培养专业人才

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海口·沙滩排球,落户海口经济学院,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管理保障水平,吸引国内外沙排队伍前来训练、比赛

桂林洋

开发区

8

次优先

体育项目

南渡江骑行步道及配套设施

推广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全域旅游及体育旅游发展战略,构建主城区 15 分钟运动健身圈

在南渡江沿岸建设骑行步道、休闲驿站等, 打造具有骑行、徒步、健身、休闲等体育旅游带

秀英区

13

次优先


相关文档:《海口市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联系电话:0898-68725355
咨询投诉热线:0898-12345   网站服务、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153号-1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3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7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门户网站,
进入非政府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