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我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1-12-14 14:42:00 来源:
【字体:

海府办〔2011〕2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海口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激励创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加大工作的力度,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对提高海口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十二五”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组织力量,根据需要,制订了《海口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海口市专利奖评奖办法(暂行)》、《海口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制度政策保障。

  2、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步入新台阶

  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07年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将我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为此,我市制定了《海口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左右联动机制,创建工作扎实有效。2007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分别授予15家单位为“海口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0家商业企业为“保护知识产权示范店”。通过试点示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深化,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多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多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09年,我市知识产权局连续4次获得“全国知识产权执法先进集体”、“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及“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11月,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经过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创建工作,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层面进一步拓宽,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3、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根据国务院部署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成员单位联合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执法行动的重点。深入产品的生产所在地和商品的批发销售地,查处了一批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产品,销毁了被查的假冒专利和一定数量的假冒商标产品;同时,加大了知识产权纠纷的调处力度,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挽回了经济损失。对群众投诉、举报的侵犯知识产权及涉及专利的诈骗行为,知识产权执法部门集中力量进行查处,取得明显成效。

  省高院和市中院均设置了知识产权庭,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所有知识产权案件都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立案、结案,结案率100%,案件的执行率90%以上,很好地维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我市每年充分利用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5月全省科技活动月和11月专利交易周等平台,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通过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知识产权专题座谈会、建立知识产权服务站、发放知识产权宣传材料等手段,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五进”活动,即知识产权进机关、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学校、知识产权进乡村、知识产权进社区等,扩展了知识产权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5、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取得新突破

  专利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专利申请量达310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81件,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比例为47.7%;专利授权量168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居全省第一。

  商标方面,“十一五”期间,商标注册受到重视,通过“商标+农户+企业”等办法,商标总量增幅较大,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比重明显增加。

  版权方面,版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作品登记和版权贸易快速增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传统版权产业发展繁荣,特色版权产业、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新兴版权产业势头强劲,文化产业成为海口新的经济增长点,版权核心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较大比重。

  (二)形势分析

  1、发展机遇

  (1)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国务院于2008年6月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也于2010年4月正式公布实施。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对于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市应充分认识到其所肩负的重任,在现有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跨入全国地级市先进行列,为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实现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涉及生态、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方面面,其中所涵盖的知识产权类别多种多样,这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出很多新要求。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应在生态、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不仅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海口市应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攻关,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3)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我市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为此,我市制定了《海口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经过2年的创建工作,2010年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0年5月,国家科技部将我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新的起点。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创新城市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海口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工作,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促进海口市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知识产权在城市建设中的贡献率,全面高水平地完成“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创建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提升和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1)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尚不健全

  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体局、质检局、海关等部门尚未形成统一协同机制,知识产权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不能满足知识产权工作的需要。

  (2)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截止2010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只有《海口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标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建立,涉及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重大预警机制的确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

  (3)对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有待深入

  有效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渠道尚未建立,企业内部也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渠道,对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和发展进程跟踪和了解不全面,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够强,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的覆盖面相对狭小,服务的有效性不够,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4)促进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的工作有待加强

  一方面,市级财力提供的年度专利资助专项资金共计40多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对专利实施与产业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两方面的因素制约该项工作。

  (5)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力度不够

  执法队伍人员素质、规模和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执法的手段、设备还不够完备,市区执法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执法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创建国际旅游岛为契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不断深化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知识产权发展与提升海口城市竞争力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海口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知识产权创造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在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成果转化、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努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应用。

  2、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针对知识产权发展的不平衡性,按照“统筹协调”的职能职责,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和行业重点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有所突破。

  3、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

  以增强知识产权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正确把握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大力鼓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4、坚持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并重

  在提高知识产权数量的同时,努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使发明专利和驰名、著名商标的数量明显提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相结合

  从提高全市科技、经济竞争力的全局出发,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强市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发挥知识产权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引导和激励机制,搭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试点企业、示范企业的示范效应,围绕市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搞好引导和示范,着力培育发明专利、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三、总体要求

  (一)总体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标,建成海南省乃至南海地区的知识产权“高地”。不断凸显知识产权在海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托知识产权,提升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建立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对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海口市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

  (二)主要指标

  ——专利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40%以上。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同步增长,到2015年,年专利授权量达到800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15件。积极进行专利的国际申请。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有显著提升,扶持培育4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业化项目,力争到2015年,专利技术产业化新增产值达28亿元以上。

  ——商标

  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5000件,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旅游企业的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累计达到15件以上,海南省著名商标的数量累计达到200件以上。注册商标专用权得到切实保护,名牌产品战略实施效果明显,培育和发展2-3个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版权

  不断挖掘和发挥海口市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版权相关产业领域的潜力和优势,不断提高版权相关产业产值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十二五”末达到2%。版权相关产业的出口额不断增加。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确保出版物交易市场繁荣、活跃、规范、有序。

  ——植物新品种

  以橡胶、水稻、蔬菜、热带瓜果、能源植物等植物品种的培育和申请保护为重点,政产学研用结合,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植物新品种相结合,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大幅度增长。

  ——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切实推进软件园和创意产业园建设,实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零的突破,进一步增加登记认证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十一五”期间,软件产值年均平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到2015年,达到10亿元。

  ——商业秘密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大力指导和督促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实现商业秘密管理的规范化。

  ——地理标志

  充分认识地理标志的重要价值,结合海南热带农业的特点,按照《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要求,积极推动地理标志的申请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地理标志的申请量实现新的突破。

  ——标准

  形成某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推动资源优势领域中培育出的拥有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的专有技术融入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到2015年,争创28个全国知识产权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培育7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知识产权示范市”和“创新型城市”的各项指标。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知识产权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常年结案率达90%以上。

  ——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

  到2015年,新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家以上,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中介的服务质量,整合资源,建成容量大、质量高、专业化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知识产权的转让和交易提供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式,实施“511”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十二五”期间,引进、培养50名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实务技能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培养100名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和1000名从事社会各类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党政干部与企事业管理者知识产权普及率达到90%以上,社会公众尤其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全市大型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现象明显减少。

  (三)实施步骤

  2011-2013年,抓好“十二五”的开头三年,各项指标要完成70%,即专利授权量到2013年要达到700件;旅游企业的商标注册率要达到60%;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累计达到12件,海南省著名商标数量累计达到150件;版权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地理标志的申请实现零的突破;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达到20家,培育出6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家;“511”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的各项指标达到70%;党政干部和企事业管理者知识产权普及率达到80%。

  2014-2015年,继续完成“十二五”知识产权规划的各项任务,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指标。

  四、重点任务

  (一)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地位

  1、增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

  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形成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普设施,办好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科技活动月、专利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全社会尊重、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2、增进各部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共识

  重点探索和实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意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开展面向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使之充分理解知识产权在推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各部门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加强在本领域工作中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意识,重视公共资金投入的知识产权产出。积极开展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培训,大力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为企事业单位培训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引导行业协会进行知识产权研究,倡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树立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理念,鼓励企业把知识产权作为竞争手段,运用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和促进在专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联盟形成和发展,加强相互交流,构筑强有力的专利防护网、商标和版权保护体系,形成合力,谋求共同发展。

  (二)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推进成果转化

  1、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

  (1)专利方面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海口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需要,联合攻关,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依托国内、省内的科研力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优势,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共同开展专利创造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形成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专利技术。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建活动,挖掘、激发大型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创造的潜力和动力,推动核心专利、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并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专利的维持、建立专利数据库及其分析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支持示范企业专利产业化项目列入市专利实施专项计划,优先推荐申报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2)商标方面

  树立“企业成立、商标先行”的理念,引导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尤其加大对未注册商标的景区、景点抢救性注册力度,督促正在开发和拟开发的景区、景点进行全方位注册,确定商标在旅游品牌中的核心地位,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对涉农商标、地理标志的注册力度,遵循“企业+农户+商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产业化链条向农户延伸,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构建驰名、著名商标梯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品牌产业。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

  (3)版权方面

  巩固扩大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传统核心版权相关产业的规模;加快计算机软件、创意、动漫、生态园、海洋主题公园等版权相关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制定海南琼剧、黎锦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规划,扶持市场主体保持、保护和创作民族民间文化,加大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立民间文化保存人与后继创作人、利用人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资助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

  2、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推进成果转化。

  强化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扶持,逐年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率,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市场。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施效益作为科技资助、科技奖励等的重要指标。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税收抵扣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尽快制定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管理办法,拓宽知识产权项目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三)优化知识产权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范围

  加强对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假冒行为。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对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运行机制。结合海口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音乐、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等尝试新的保护模式。

  2、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

  围绕“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的建设,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着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坚持“四个结合”原则,即坚持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维护市场秩序与倡导社会诚信相结合。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协调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协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专利权保护。依法调处各类专利纠纷,加强对商场、超市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专利商品检查,着力查处流通领域的假冒专利行为。

  商标权保护。加大查处假冒侵权商标标识行为,没收销毁违法商品。及时接受、处理侵犯商标权的投诉,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保护。适时推动软件、版权产品连锁业的发展,建立软件、版权权利交易平台,以推动版权产业发展,遏制侵权盗版行为。支持权利人进行版权登记,完善与著作权登记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著作权登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宣传,提高著作权人对著作权登记的积极性。鼓励软件著作权登记,加强保护软件版权服务工作,推广有助于保护正版、打击盗版的先进信息技术。

  地理标志保护。鼓励企业申请地理标志,加大对海口地区名特优产品的保护力度,规范注册产品的市场管理和地理标志的使用。

  商业秘密保护。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倡导企业对自身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通过民事诉讼、工商查处等形式,对商业秘密实行有效保护。

  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加强和完善海口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系,促进植物新品种育种工作,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的代理机构和信息网络,提高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4、推进创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重点。当前,海南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打造一批国际水准的项目和特色品牌。通过国际创意港的发展,迅速培育起海南本土创意设计产业基础,形成以海南岛为核心,覆盖泛珠三角区域,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创新设计服务接包中心和专利转化中心。加大对创意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推进国际创意港健康发展。

  (四)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完善中介体系

  1、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

  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建设海口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完善海口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系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系统,在研发、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次利用。

  2、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建立海口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信息的采集力度,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服务。开通“海口市知识产权交易网”门户网站,开辟创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展示区。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适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依托,争取将该中心办成泛珠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3、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发展合伙、有限责任制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专利和商标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专利代办、版权登记等机构的服务职能。加快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运用、知识产权预警、信息分析与处理以及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等方面的服务。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吸引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入,不断提高我市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4、培育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

  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建立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服务的市场机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行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法律维权的服务,从而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实现企业和行业自行构建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行业知识产权工作。

  规范中介服务市场。构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社会评价体系,确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评价指标,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社会监督。研究制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考评办法,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促进知识产权中介市场的良性发展。

  (五)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基地

  依托市内高校和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的知识产权研究力量,成立知识产权研究基地,深入系统地研究知识产权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于海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和解决方案。

  2、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需要制定知识产权培养规划,坚持普及教育、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不同层面加大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有关知识产权基本内容的教育,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中小学知识产权课程教师,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知识产权教材,将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机制,逐步将知识产权课程列入市内高等学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必修课程。

  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学历教育,与海口市高校合作,制定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计划,共同选拔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继续教育。满足全市各类人群继续知识产权教育的需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的人才建设。强化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管层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宏观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供他们的知识产权业务水平。

  大力培养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人才。积极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计划,分层次、分行业地组织培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一批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和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实务技能的骨干专业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培养,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代理、评估、咨询、诉讼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大力组织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课时,提高专利代理人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和行业组织在培养造就知识产权中介人才中的能动作用。

  4、重视对知识产权特殊人才的引进工作

  根据海口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海口市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特殊人才。

  五、重点项目

  (一)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

  海口高新区主要发展制药、汽车制造、新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海口高新区要建成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特色高新技术园区,在带动海口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培育产业集群中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到2015年,海口高新区力争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成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海南省制药业、汽车制造、新能源三大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

  海口高新区作为海口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龙头,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如果将该园区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不仅能够带动海口市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同时也符合海口市作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创建目标。

  (二)成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根据海口市的企业规模特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成立海口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辅导服务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援助机制。在集聚区中,可设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托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综合性服务。

  (三)定期举办知识产权交易会

  利用我市较为发达的会展业,定期举办知识产权交易会,邀请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知识产权持有人参加展览,通过知识产权交易会的形式,促进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交易,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四)将知识产权纳入海口市新闻发布会制度

  将知识产权新闻发布纳入市新闻发布会制度,使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制度化。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工商局、文体局、市中院等单位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海口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情况,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提高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增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发挥宣传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效果。

  (五)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建设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建设,将从政府部门、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及企业中筛选的知识产权专家纳入知识产权专家库管理体系。设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配合国家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对于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知识产权人才,安排专项基金,在科研、进修、会议等方面进行资助。

  六、保障措施

  (一)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

  为实施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围绕海口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促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成为海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利用知识产权全面推动海口经济结构调整,确保“海口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顺利执行。加紧制定《海口市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促进知识产权与海口经济、社会、科技、贸易的结合,推进政府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进一步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深化实施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争取将《海口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项目列入市人大立法工作计划,推动我市知识产权法制化水平。

  (二)逐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改善各知识产权部门的工作条件,充实知识产权执法设备。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专利资助经费的预算安排,根据财力逐年增长。进一步落实《海口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的实施,不断提高海口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设立重点专利实施专项,市政府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利实施引导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转化。“十二五”期间,进一步鼓励企业围绕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争取获得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

  建立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等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拓展知识产权产业化融资渠道,建立融资担保机制。推动企事业成为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的主体,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知识产权研发的投入。

  (三)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党委、政府应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完善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体系,增加市属和各区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的编制,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海口市各类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在海口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海口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和协调职责,不断强化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以市知识产权局为主,逐步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和综合执法资源,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活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宣传、管理创新、综合执法等专项活动。努力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评价指标和测评考核体系。各级党政领导要将知识产权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并将相关目标要求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强化考核,切实把知识产权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发挥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指导方针,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部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与产业化、研发等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组织制度。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使日常知识产权管理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通过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知识产权的联合执法,互通情报信息,加强协作配合,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违法的打击力度。整治全市的产品交易市场,打击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打击制造、运输、销售盗版光盘和书刊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行政综合执法的长效机制。

  强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功能,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人才的培养,发挥司法手段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协调机制建设,制定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具体衔接办法,规范案件的移送程序,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协同工作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自我维权能力,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适时建立海口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数据库系统,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举报制度,开通维权热线,为企业维权提供帮助。

  加大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工作,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沟通与联系,切实维护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五)制定并落实知识产权人才政策

  市政府积极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有关的知识产权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奖励制度,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市人事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知识产权人才岗位编制,对于培养和引进的知识产权人才提供相关的工资待遇、住房补贴、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安排。对市急需的特殊知识产权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安家费用、科研启动费用、出国研修等方面要作出特殊安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