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题:让海南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新华社记者高敬、代超
14日正式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碧海蓝天的海南省将迎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大机遇,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生态强省“瞄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旅游胜地,通常是人们对海南省的第一印象。的确如此,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的海岛省份,从建省之初就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如今的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
在指导意见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单独提出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成为海南新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在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本,实现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是悉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葛成军说,经过30年建省办特区的发展,海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更有条件、更加自觉走绿色崛起之路的新阶段。
在葛成军看来,不管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是发展自由贸易区,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硕的自然资源来支持。他表示,目前海南省还存在部分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要优先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监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筑牢发展的生态基础。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综合效应。
三方面发力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指导意见明确的海南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发力点。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杨小波指出,这三大具体要求,从制度、规划空间管控、人的行为等方面来进行安排部署,应该说比较科学全面。
他提出,实现生态文明首先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保障,这主要是着眼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专家表示,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到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到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从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到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既有现有政策的落实和深化,也有新领域的新探索,指导意见提出的数十项政策织牢了海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早在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这次指导意见再次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葛成军说,海南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继续发挥“多规合一”的引领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将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鼓励“增绿”“护蓝”。
杨小波提出绿色发展不仅是决策者和规划的问题,而是强调全民都要有生态环保的意识,生产生活方面都要注重低碳、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人人为美丽海南建设出力
专家表示,指导意见提出的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都是指向各级领导干部,意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首先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破除思想藩篱,统一思想,强化特区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葛成军说。
“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废弃产品回收责任”“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赁业态”“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汽车,在海南岛逐步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不仅领导干部,每个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都是海南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专家建议,在海南要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共同推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这一重大任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