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走进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村道宽敞整洁,水塘碧波荡漾,古色古香的水井和石碑点缀其中,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正在缓缓展开。
当前,文山村通过探索试行人居环境“乡村管家”治理模式,建立“有机构、有经费、有队伍、有机制”的工作制度,实现了村级由管理到服务、村民由旁观到参与、村庄由脏乱到和美的转变。
1月7日,空中俯瞰三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海口文山村。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共建共治 提升颜值
走进文山村,放眼望去,屋舍俨然、环境清幽,不少房屋外墙上的手绘画,让一面面白墙“鲜活”了起来,也让整个村庄显得愈加生机勃勃且富有诗情画意。
文山村为何能做到如此整洁美观?这和村里活跃着的“乡村管家”密不可分。据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道人介绍,过去,村里聘请的一体化环卫仅能保证村庄公共区域保洁工作,村庄内部的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保洁力度不足。
为解决人居环境治理难题,新坡镇在文山村开展“乡村管家”试点,通过党组织牵头,推动村集体经济公司开展市场化规范运行,由公司聘请保洁员对村庄整体环境卫生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的保洁和运维。
“也就是说,通过村集体公司主导,按照物业管理模式,聘请村民担任保洁员,来提升村庄保洁覆盖面和整治力度。”周道人介绍,该模式推行以来,党支部和村委会从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服务者,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环境面貌,推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路边的火山石垒起了浓浓乡愁,畜禽粪坑“蝶变”成活动小广场……“现在村庄颜值一下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们住得越来越舒心了。”说起村庄的变化,文山村村民张娜说道,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子,大家也不好意思“拖后腿”,每个人都自觉做好自己的房前屋后卫生。
创新模式 发展产业
村民周道新是文山村聘请的9名保洁员之一。除了日常清洁工作,他还负责联系58户村民,管理好环境卫生,协助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包括清运建筑垃圾、秸秆,清洗路面,清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等。
“村子就是我的家,家里干干净净的,看着就高兴。”过去在外打工的周道新说,有了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他十分珍惜。
据了解,“乡村管家”借鉴了主城区“物业小区”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化、高效化的运营优势,打造“乡村型物业”。“乡村管家”试点以来,通过吸纳群众就业,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而且由本村自行运营,相比聘请一体化环卫保洁大大节约了成本。
沿环村路而行,荷花池中茂密的荷叶连成片,微风徐来,舒展着身姿。近年来,文山村将村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三者联合起来,积极打造集种植、养殖、采摘、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荷花经济,以项目为纽带推动村企合作、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种植规模从40亩扩大到了100亩。
“下一步,我们将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特色荷花产业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做法,有效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周道人表示。